我读《易经》随笔(一):气象鼻祖伏羲氏与四象的形成
2010.12.18 请收藏本站地址:geekfei.cn
因为我是国学爱好者,国学五个主要的体系经、史、子、集和蒙学零碎的看了一些,可就是从来没看过《易经》。经笔友和老师的强烈推荐,我最近开始抽时间阅读《易经》了。据说看了这本书,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哲学和文化的总起源,它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经》的作者一般认为有三个,伏羲氏演绎八卦,周文王囚居羑里演绎64卦和孔子作《易传》,又称《十翼》。这三部分内容构成了《易经》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先谈谈伏羲氏。传说中伏羲氏和女娲雌雄同体,但我认为伏羲氏是先古某位杰出首领的原型,他是一个有智慧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
现在的气象预报准吧?尽管有卫星等高科技元素的介入,但不可能绝对正确。你有时会发现,一到某地重要时刻,气象台会预报该地晴转多云有小雨,这无疑是人为加上三种天气增加气象预报正确性的概率。早在华夏远古7500年之前,中国就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气象学家,他就是伏羲。
伏羲氏所作的太极八卦,与他气象观察经验有很大的联系。远古先民们常常需要狩猎获取食物,有时人们出去狩猎常常遇到坏天气空手而归甚至丧命。部落里有这样一位智者伏羲氏,拥有判断气象的能力。于是很多人出门前都会请教伏羲,伏羲都会告诉他对天气的预报。久而久之,伏羲气象预报的能力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越来越多的人来请教伏羲,他实在忙不过来了,就开始总结自己的气象知识,以便人们查看。那时候没有文字,伏羲会用什么来总结呢?那便是用图案表示的卦象。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太极八卦形成的过程。为了形象的说明,我特别找到了一张图,用它来说明八卦形成。今天主要探讨四象形成与气象的关系。
关于太极,我会有专门的文章论述,在此撇开不谈。我们看到两极一个用红色表示,一个用黑色表示,这是什么意思呢?你设想你是伏羲,你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最明显的就是白天和黑夜,伏羲用他们分别代表昼夜。白天有太阳,有热量,因此表为红色,黑夜温度较低,因此表为黑色。
伏羲不光观看到了昼夜的变化,他还发现一天中温度也是有变化规律的。“老阴”是夜晚时的温度,上空和地面都冷;天慢慢亮了,到了白天,因为太阳光的作用,上空开始热起来,而地面仍旧很寒冷,这便是“少阴”;到了正午,上空和地面都热起来,这便是“老阳”了;到了傍晚,夕阳西下,地面还是热的,上空已经开始冷起来,这是“少阳”的图示。从老阴—少阴—老阳—少阳的变化集中体现了昼夜的轮换以及气温的变化。
神秘的四象按照这种方式理解,显得非常明了。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伏羲正是通过图示的方式从最基本的自然现象开始演绎,希望通过这种总结的方式帮助先民们认识气象,同恶劣的气候做斗争,服务于生产生活,同时也免得自己整天对人讲述而疲劳致死,因为询问他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因此从实践角度分析,气象预报是伏羲演绎太极八卦的最原始的原因,而气象知识是伏羲演绎太极八卦的重要知识积累。
最近对某些事很有大的感触 ,于是我再没有时间,也必须像从平胸中挤出乳沟一样挤出时间来谈谈我的感受。同时毕竟我欣赏拿破仑((Napoléon Bonaparte)的一句话:一支笔,一条舌,顶得上三千毛瑟枪,说不定我的思想和文字可以影响我的博友以及经常和我聊天讨论的人。可当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提笔准备议论一番时,偶然读到了鲁迅先生《文艺与政治的歧途》这篇文章,大为惊叹:原来我要说的话先生在几十年以前已经说得淋漓尽致。(PS:以前我从来不称鲁迅为先生,因为鲁迅的文章我很少看,除了中学课本上必须掌握的以外,其它的基本没读多少,我觉得他的语气太生硬,很不习惯。可最近几次想表达观点时,都会被鲁迅先生抢占先机,我不但没有怨恨嫉妒,反而开始对先生膜拜,先生先知先觉,真乃神人也!)当然,我也试着从其它角度或结合当今的实际来阐释自己的观点,但我发现,此文写作的过程中我绝对会列举刘晓波的事例或者会引用他的《零八宪章》,而我也这一举动将使我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博客得到GFW的临幸和意淫而遭受灭顶之灾(因为中国大陆全面封锁刘晓波。)。因而,我现在不敢动笔了。于是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准备引用鲁迅的《文艺与政治的冲突》作为我此文的后半部分(一则真诚表示对先生的膜拜,二则因为先生是主旋律极力吹捧的左联作家,可以使我的文章少几分激进,少几分政治风险):
你学完了请您给我算,呵呵 🙂
拜读了
我也研究过阴爻和阳爻呢,哈哈
这书版别多,有些还容易懂,又些版一般人难读懂
博主对这些也还是有研究啊。。。
图片一直出不来啊。。。。最近在补轩辕剑。。上古传说什么的好乱的。。———- 泯灭